影视投资职业经理人的必备素质 影视投资是专门的学问,对投资决策人的艺术素养要求极高,对于影视作品的市场价值评估,是始终站在素养的金字塔尖上的一种无形的敏感和悟性。于是,在这个行业,胜者乃常胜将军;败者始终不得要领。 影视生产和制作,更像是一门手艺活。不懂得核心技术所在,不了解生产流程,不善巧用生产资料,不会控制成本,操持这一大摊子事还真是不得要领,努不上劲。 所以一家企业、一个人在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移植到电影行业中。原来做矿的,做房地产的,进了这个行业,就是两眼一摸黑。你凭撞大运没戏。有一些外行人眼中的好创意、好点子,拿到行业里来,可能是很幼稚的想法。 一些影视投资基金,或者是夭折,如“铁池”这样外资基金;或者是连连投资失利,归结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专门人才。 历数影视投资成功案例,都会发现一些既懂艺术又会经营的“双料人才”的身影。例如华谊掌门王中军,搞美术出身;再如联盟影视郝亚军,东方联盟的杨健、柳云龙,小马奔腾的李明,春秋鸿的刘岩等都是复合性人才。王中军是搞美术出身, 杨健是制片人出身,柳云龙既是演员也是导演,郝亚军、李明和刘岩也都是搞广告出身。他们关于成功共同的看法,就是不仅要懂艺术,而且要懂经营。影视投资最缺的是既懂艺术又会经营的两栖人才。 影视投资两栖人才可遇不可求,培养周期长。能正确投资一部电影或者一部电视剧的优秀投资者,能力的培养二十年、三十年都不能算长。当然不否认年轻人里也有天才。 没有这样的人才,影视投资失误率基本上等于95%,相当于盲人摸象。 对于想要投资影视的老板来说,最正确的选择是找来一个品质好、信得过的两栖人才当职业经理人,给自己打工。 影视投资职业经理人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1、能独立对投资标的做出正确判断 一个是会把握题材类型。不炒剩饭,在一个时期,捉住最新鲜的题材类型往往事半功倍。二是会判断原著价值。剧本很少是独立创作而存在的,一般都是由小说、戏剧改编而来。而小说属于文学,戏剧属于封闭性的舞台空间,不一定都适合影视剧改编。三是能判断编剧技巧高低。而对于职业影视投资人来说,剧本,只需要看头两集就知道有没有价值。好的剧本,头一两集就能够把你牢牢抓住。四是慎重对待翻拍、注水剧。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艺术生于创新,死于重复。翻拍剧往往是没有创造力和质量低劣的代名词。电视剧收购价格是以集为单位的,经常会出现制作单位为了卖出好价钱,人为的抻长原剧本集数,破坏了剧本原有的节奏和价值。五是选对导演定输赢。影视剧是导演的艺术,不熟悉导演,很难把握自己的投资行为。 一个优秀的影视投资职业经理人,要能够独立判断剧本和项目的市场价值,具有极高的艺术素养。就好比一个好的收藏家和鉴赏家,虽然不能创造艺术作品,但是却能够具有分辨艺术品真伪的能力和一系列准确实用的判断技巧,保证在投资行为产生的时候不会“打眼”。 2、对资金有很强的监管能力 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来了如指掌,还属熟悉整个生产的流程,哪些是重点部门,核心技术,哪些地方需要重点保障等等,一句话,他知道自己的投资都用在哪里,值不值,会不会耽误事,会不会花冤枉钱出现财务漏洞,这些大的方面,绝对要总体把握起来,否则胸无成竹,投资风险也会随之而来。 要了解影视生产的流程与环节。在中国,包括导演在内的制作团队是影视剧质量的灵魂。作为准备投资影视剧的人来说,最好了解制作团队的特点,艺术风格和技术实力,软硬件配置情况,了解影视创作生产的整个流程。在有好剧本的情况下,如果你预先知道这个团队可以把一部戏做成什么样子,受不受欢迎,你的投资决定就基本上是安全的正确的。因此你必须要了解摄影、灯光、美术师、化服道各个部门的组成和运作衔接。当然这些一般好的导演会做出正确选择,但是投资人也最好懂行。 要善于从预算里挤出水分。搞影视广告这一行,报价都存在宽打窄用,成本虚高的情况。你要会看预算,哪些地方虚高,要一眼就看出来。了解市场,了解各个行当行情,除了熟知拍摄设备、制景、服装、道具、音乐、后期制作、三维制作等花销的去处,合理不合理,还要对剧组的生产周期和衣食住行有清楚的把握,必须要有完备的财务审计制度和相应的专门机构人员,保证预算的合理执行。 要知道那些钱可以省,那些钱不可以省。知道哪些地方是重点,哪些演员是关键,哪些环节是必须,哪些东西无关大局。要多少给多少和给不够都是不专业的。 3、善用演员创造利润 一线演员报酬暴涨,涨得让投资商心慌,想骂娘,已经成为影视剧成本攀升的主要压力。滥用一线演员,使得成本淹没了利润,是造成投资失败的大忌;不讲究科学调配,为节约成本不合理使用新人,也是造成投资失败之大忌。 根据调查显示,“明星脸”依然是吸引观众的主要驱动力,所以演员的片酬有恃无恐地在飙涨。现在的演员,高的达到30万一集,而且三个月一小涨,半年一大涨。演员片酬快速上涨,导致全行业都在为演员打工。” 所以说善于用演员不仅是导演的工作,也是投资商必须把握和过问的重要问题。最基本的是要对演员的能力有基本判断。如果根本不了解表演这个行当,不了解演员心理,不懂如何和演员打交道,不知道抛开漂亮的外表看到演员内在的实力、爆发力,不仅会影响投资的效率,也会影响投资的成败。现在一线演员身价很高,全都用大腕,成本会很吓人,把你能赚到的钱变成了酬金,就像做生意把该赚到手的钱全部交给了房东,花钱买热闹,完全没有必要。而用新人,是需要判断力的,弄不好会砸锅。湖南卫视两次失败,都和用演员有关系。一次是投资《丑女无敌》,剧本不好是一方面,演员太弱造成收视率节节败退;一次是投资《新还珠》,也是演员把这个戏演砸了,小燕子一出场,就招来网友一片骂声,结果不是失败最多也就是反响平平。《新红楼》也有类似情况,都无法超越原版阵容,所以失败就在情理之中。在中国,用新人有谱的毕竟只有一个张艺谋,他是大艺术家,敢用新人,懂得谁适合什么题材,艺高人胆大,捧一个红一个。好的投资人和导演都懂得四两拨千斤,《新水浒》少量明星和二线演员搭配,相得益彰,总体阵容强过原版剧,效果很好。这种能力很重要,你想想,如果《新水浒》108将个个用明星,成本会是个什么样?不可想象。可是,你还不能用错人,错一个不要紧,错多了那可就影响收视率了。 好的投资商,该花在演员身上的钱,一分也不能少;不该请的演员,一个也不能请。这样才能保证投资行为的科学性,不至于赔本赚吆喝,给演员打工。要让演员给你创造价值,而不是反过来。《新水浒》一线演员只用了一个,张涵予;《我的兄弟叫顺溜》只用了王宝强和张国强。《潜伏》主要演员只有孙红雷,姚晨是因为这部戏而火起来的。《暗算》启用了祝希娟、高明、宋春丽、王宝强,但都是担任配角,主角由柳云龙一个人全部包揽,而柳云龙本身即是导演,也是老板,公司是柳云龙自己的。优秀影视剧都有这个特点,钱用在刀刃上,恰到好处。 好的投资人要懂表演、会欣赏,就像一个超级京剧票友,对演员的能力“门儿清”,才能做到知人善用,控制好质量和成本的性价比。 对于电视剧主角的表演,特别要关注演员的控制能力和爆发力。因为好的电视剧是通过事件细节的表演逐渐积累矛盾,然后爆发出来,观众才会感觉到过瘾。典型的例子是《潜伏》里面孙红雷的表演,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每天都要在保密局里装孙子,掩饰自己的身份和动机,于是一个个事件就在这种有控制的表演下发展者、积累着,直到问题的解决,好多事情出乎意料又在情理和逻辑之中,在关键点和转折点上,要求演员的表演具有张力,这就是爆发力。所以,孙红雷在《潜伏》里的表演,就连老艺术家田华也称赞不已。一定要懂得这些,投资人不懂得这些,就有盲目投资的嫌疑。 4、谙熟商业规则不做赔本买卖 做为投资人,你要知道每一分钱是怎么花出去的,花在那里,值不值?不干赔本的事,无利不起早,商人的基本素质必须具备。有的人抱着玩票心态投资,潜规则泡妞弄一大堆乌七八糟的事,和自己的钱过不去。有的人投资影视被骗,发包方签了两份同样的合同,收了两家公司的钱自己还不知道,结果打官司追讨投资劳心费力。而王中军第一次投资英达的《心理诊所》,就签订了一份“对赌”性质的合同,保证自己不赔。结果《心理诊所》成绩平平,王中军也没赔钱,可是吃到了第一口螃蟹,积累了投资经验。王中军的公司,如今电视剧生产实现了预售版权,若干个工作室齐头并进,几部电视剧同时开拍,这边拍着,那边已经从电视台拿回了一部分订金,客观上减少了投入。植入广告,艺人经纪,这都是可以赚钱的,也要懂一些。 要会扩大战果。好的影视作品,和商品一样具有品牌效应。联盟影视郝亚军,投资1200万拍摄《武林外传》,创造了收视奇迹后,又跟进拍摄电影《武林外传》,还把同名动画片版权卖给日本人,做成了一个品牌,一个系列。王中军《手机》也跟拍了电视剧,收视率也不错。《新水浒》借拍摄与山东方面合作建设水浒影视城,一只脚踏进旅游项目,同样的成本,一箭双雕。 5、凝聚人才 科学管理 做事情需要人才,人才的层次决定事情的成败,华谊有一条基本经验,叫做“散财聚人”,老板拿出了20%股份分给公司骨干,搜罗了中国影视圈最优秀的艺术人才和经营人才,当然这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这条很厉害,据我了解,影视圈演艺圈多数人很重视自己内在价值被认可,都是性情中人,真诚相待和肯定他们的价值是最重要的,否则这些人很容易“反水”。投资方代表应该有这样的气度和凝聚力。 艺术素养高和独特眼光选择剧本还不够,还要像麦当劳那样,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标准可循,而不是像中餐一样仅仅凭口传心授的主观经验。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是多元化的,观众群细分层次丰富。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时候,必须对不同的艺术类型、原著、剧本故事情节戏剧冲突密集度、风格语言对话的生动性、创作团队构成因素、演员号召力以及适合度、器材技术标准和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制作周期和效率、播出媒体选择、政治因素影响等等一切的构成要素和影响成份,量化生成具体的评判标准,逐一比较进行评价,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因素。也就说形成一套规范的打分制度,某些关键指标不能低于多少,总体评价不能低于多少等等。 6、长袖善舞能吆喝会造势 如今人们的信息接受量太大,酒香也怕巷子深,一部影视作品的受关注度,营销至关重要。和电视台、门户网站、广播电台、纸质媒体都要建立良好联系,还要了解销售策划,有宣传自己提高收视率的新点子、好点子。现在拍电视剧拍电影都要有营销策略,借一切机会让人知道自己的东西是好东西。 7、头脑冷静远离冲动 冷静,给投资划禁区。 知道不投资什么,比知道投资什么更重要。因为影视投资不允许失误。 无原著的剧本不投资。翻拍剧一般不投资。剧本注水不投资。大制作高成本一般不投资。一线明星超过三位不投资。没有一线演员参与一般不投资。政治上体制上犯忌的题材不投资。30集以上电视剧一般不投资。生活基础脱离中国观众实际的不投资。人物传记片不投资。没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和演员作品不投资。电视台自拍剧不投资。网站自制剧不投资。古装片一般不投资(喜剧除外)。档期不对不投资。演员档期没保障不投资。故事虽好但编剧不是讲故事高手的不投资。制作部门与原著作者发生矛盾的项目不投资。套用外国小说情节编剧本的不投资。场景造价过高不投资。 确定不投资什么,给自己设立一个底线和雷区。 冷静,慎重选择投资伙伴。 严格防止与人品有疑问的公司和个人合作,争名夺利者,窃取他人成果抬高自己者尤其要警惕。影视投资是不可逆行为,一旦展开,遇到此类问题只能以失败告终。《理发师》停拍、《桃花运》停拍都是合作伙伴出问题。人品没问题,尊重这个行业的规律,不是业内人士也可以合作。 冷静,人弃我取,重视小成本制作、喜剧类型和稀缺类型。 小成本高票房的例子近些年不少见。像《人在冏途》、《疯狂的石头》,都是以几百万成本博取几千万票房的成功制作。只要剧本好,导演有实力,坚决投。而大制作耗资无数,成功率低,一旦失手,损失巨大无法翻身。慎投。 体验经济模式流行,以愉快和欢乐为核心元素。喜剧类型是最广泛受欢迎的类型,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只要剧本真正好,导演有经验,坚决投。 惊悚片造价不高,成本不大,年轻人喜欢,市场有需求但是供给不足。鬼影3登上了北美票房榜首,就是一个好的例证。好剧本可以尝试投资。 冷静,懂得利用播出时段和电影档期增加胜算 对于电视剧来说,黄金播出时段当然可以创造比较高的收视率。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如果是针对中老年观众的题材故事,日播剧也可以创造好的收视率。重视营销,是保证优秀电视剧获得最好收益和口碑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好剧要上好平台,好的时段,要利用市场手段打通渠道。 电影作品要有根据档期量身定制的意识,启用包括网络营销在内的手段,确保好作品能一炮走红。例如《失恋33天》设计为世纪光棍节“疗伤系”电影,通过官方微博“增粉”等运作创造了600万条相关关键词微博,使得电影口碑迅速扩大,实现了院线主动加场扩大盈利的效果。 8、恪守职业规范 职业经理人对自己所服务的企业,要无限忠诚,这是必备的职业操守。按照游戏规则做事情,以公司发展为己任,倾其所能为公司创造利润。 而作为老板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信任信任再信任,建立合作双赢的良性激励机制。 |